考研课程有哪些:经验贴:如何短时间提高效率,复旦专业课250+学姐经验分享

gong2022 2022-07-29 13:11:37 0




摘要:  对于专业课的背诵也是保持惯性,每天都要来来回回背诵复习几个章节。总之一天大概留给了专业课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一天学习的末尾一定一定要留给自己总结和复习思考的时间。专业课备考虽然复旦在这方面考的不是很深,但是也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批判的观点为己所用,也增加了对新传整个学科的理解。...

任何复旦新传考研问题 或需要任何帮助

考研课程有哪些

本文作者,系22级(已录取)复旦新传学硕国新方向学姐,复新太极熊团队成员

2022年上半年,关于上岸的两次欣喜时刻。

第一次,是收到了复旦新院发来的【复试通过】的短信。第二次是看到ems快递小哥送来了通知书的大礼包。

如果说,4月的我看到新院的邮件喜悦之余,还有一丝难以置信。“我真的考上了吗?”我问我的家人,“我真的没看错吧。”

7月更多的是平静,是如释重负,是考研生活的一个句号,以及未来挑战的一个开始。

距离考研结束3个月过去了,朋友圈里的很多朋友,上岸的、没上岸的、在实习的、已经找到好工作的、拿到国外offer的,大家各自有了丰富的生活。看到大家度过了艰难的一年之后,每一张相片传递出的,自信、以及希望与热爱,我会想,“真好。生活本身,就很好。“

就像是劫后余生,大家各自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头。

所以这篇经验贴我更想写的是,如何让考研中的自己,保持自信与热爱。如何与焦虑与痛苦共处,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效率。

在度过了这个孤独黑暗的时期,每个人,都会有收获,都会更成熟,生活有了其他的希望和目标。并且这种希望并非是简单的系于某一个名校的研究生我非上不可。而是发现不管是生活、工作、实习、恋爱,每一个路径都有不同的方向与可能。

1. 我的个人情况

我自己毕业于985的新传专业。但是本科期间属于是一直划水,实践经历一打,学习经历几乎为0。

看到身边蛮多朋友保研、出国之后,对自己的划水的四年后悔万分,所以决定考研or出国。但是第一年因为实习、心态等等原因考mjc成功没有上岸。冷静了半年之后,不甘心+一狠心赌一把,报了复旦的学硕。

当时就想,“考不上就调剂,调剂不了就找工作,新传专业最起码也能找到一个运营or记者,权当积累经验了。”就是这种想法,支撑着度过了一整年,查成绩时像开盲盒,不知道给自己未来三年开到哪一种可能。

而选择复旦的理由也很简单,新传人谁不想去上海复旦呢。到处广告公司、互联网公司、传统媒体,上海满足了新传人各种需求。

考研课程有哪些

2. 整体的考研规划

一战我备考了很久,但是失败的原因总结一下,就是没有效率纯纯感动自己。

二战的备考是在7月中旬正式开始。因为上半年已经把自己的失误的地方想的很清楚了,计划与开始都进行的比较顺利。

7月,我花了一整个月熟悉了之前备考mjc背诵的内容,当时其实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重新拾起来新闻学、传播学的读书,实务的写作以及新闻史的背诵。当然,因为mjc对传播学史要求并不高,所以害怕学硕对这方面考察的会比较深,我又买了传播学史、批判学派、新闻学的各种拓展书来看,相当于在7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加深拓展,把前一年的备考遗漏的地方补上了。

8月到10月则是专题部分的整理以及基础知识的背诵。专题说起来玄妙,其实并不复杂,实际上就是有一个基础的目录,按照那个目录去将知识点捋下来,每天去看一个目录小点的论文,然后补充到自己的笔记上就ok。对于专业课的背诵也是保持惯性,每天都要来来回回背诵复习几个章节。

9月进行了第一次模拟考试(这比较特殊,我是二战,所以模拟考早了些,一般都是到10月下旬,11月开始模拟考的),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模拟考检验自己专业课学习程度以及方向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通过这一次模拟,算是在中期了解了自己复习的一个进度和水平。

11月到12月进行的是专题的系统背诵、三次模拟考、还有基础知识的收尾。考研后期主要是对专业课所有知识点的大框架进行了梳理,在列框架的同时去想自己背诵的框架细节,用便利贴写下自己记得不清楚的名词解释和简答,然后反复复习。

3. 每天的学习时间规划

考研时,使用了番茄todo进行计时。大概是学6休1的节奏(每周歇的那一天都会2倍速狂刷电视剧放松。

考研课程有哪些

考研课程有哪些

每天学习的时间规划大致如下:

8:00-9:00新闻史背诵

9:00-10:00新闻学/传播学背诵

10:00-12:30 整理专题

1:30-3:30 论文&专题

3:30-5:00 写题/实务

7:00-8:00 英语

8:00-9:30 政治

9:30-10:30 能动复习

总之一天大概留给了专业课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一天学习的末尾一定一定要留给自己总结和复习思考的时间。

4. 专业课备考

关于专业课的备考,想从基础背诵、论文拓展、写题练习、实务写作、用过的好资料/课程五个方面展开。

(1)关于基础背诵

对于背诵,首先需要对参考书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掌握。

比如传播学,我是按照传播、传播学、5W研究等等大模块来划分的,新闻史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不同种类的报纸划分到了不同时期。

在脑子里对于参考书有了一个基础的分割之后,按照框架的顺序逐一填充细节。这样背诵的知识实际上是在脑子里有一个树状图的。当在考场上遇到了某一个知识点,可以想到,这一块的内容在我背诵的章节的哪一个部分。

第二,背诵是需要技巧和选择的。

关于新闻学和传播学这两本书,是需要在理解之后去记忆。在一战的时候为了图快,实际上没有理解传播学研究的几个学派,只是机械的背诵下了效果研究,那么在答题和论述时就不能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发挥,答题空间是有限的。

关于实务的参考书还有新闻史考研课程有哪些,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是可以拿来就记忆的。新闻史的背诵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有反复的背诵。实务的考察则会相对灵活。可以在背诵的同时简单的思考一下采写编评在互联网时期的新发展等等,关注一下业界的新动态。

(2)关于论文拓展

学硕需要大量论文的阅读和吸收,而我每天的时间也有不少花在了这上面。

一战的时候忽视总结,看过不少论文,但是没有记下太多的笔记。所以二战的时候选择了使用有道云笔记和纸质笔记并用的方式,顺着某一个逻辑(我是按照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等等)检索下载论文,然后归纳论点、小标题以及名言案例。

考研课程有哪些

看论文的时候完全戒掉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写的不好看或者笔记记得不详细,也就放在那里,就秉持着“有用第一”的想法,尽可能从多个论文中挖取多个论点,尽量对一个知识点了解到比较多元和全面的想法。

在看论文中也会遇到对某一个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会把这个点挖的也比较深。当时是觉得文化研究很有意思,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电视剧、电影、粉丝的观点考研课程有哪些,就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来读。虽然复旦在这方面考的不是很深,但是也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批判的观点为己所用,也增加了对新传整个学科的理解。

考研课程有哪些

(3)关于写题练习

论述的写作能力对于新传考研是决定生死的。但是我也没有去过早的展开练习(一些偷懒行为)

当时是9月断断续续的练习了几道论述的真题,在掌握写作的格式之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写作上,也就是通过论文模仿其逻辑还有小标题去写作。

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的是论文和考研论述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论文角度太深了,论述题就会写不清楚,比如论文是一个小的角度,论述题需要比较中观以及宏观的视角。所以模仿和训练也需要技巧。

此外,因为自制力一般,所以在中期和后期参与了几次机构的模拟考。强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输出答题。这个过程也是有了不少的收获。

(4)关于实务写作

实务的写作一般是一周一篇。

对于学硕而言,最最重要的是消息的练习。一篇消息最重要的部分在标题和导语,所以这方面我会下比较大的功夫去雕琢一个比较合适的开头,而对于消息的主体部分,有时候会直接用ipad在材料上划线,标清楚一二三段落,就减少了抄写材料的时间(又是一种偷懒行为)。

对于实务写作的反馈,我一般会去先读一遍参考答案,再看一遍自己写的内容,实际上这样一经对比,语感已经能帮助我们读出来一定的问题,接着再调整文章的结构以及细节部分就好。

(5)关于资料/公众号/课程推荐

关于考研的一些有用的参考书,比较推荐

*彭兰老师的《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这本书有很多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很值得拓展和延伸)

*刘海龙老师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这本书有很多批判学派以及新闻社会学的知识考研课程有哪些,对于《传播学教程》是一个补充)

*吴飞老师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很多关于新闻学以及新闻专业的观点,很值得一看)

关于公众号,「全媒派」的文章我几乎每天必看。不仅是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和业界前沿联系的相当紧密,有很多案例值得积累,同时里面的文章都很有意思,选题也比较新颖有趣,非常适合背书背累了,看一篇文章解闷用。

「新京报传媒研究」这个公众号有非常新的传媒界的媒体研究,在遇到比如媒体融合、5G、人工智能等等这样的知识点缺乏媒体案例时,会在公众号内去进行检索,争取积累有相对区分度的答案。

关于课程,我报名了太极熊的期刊班,零零散散也听了抓马扣叔的课。

期刊班我主要放在晚上睡觉之前去听,音频的形式更能加深记忆。第二天会及时的花十分钟整理昨晚听的内容考研课程有哪些,把期刊论文的要点放在专题笔记里,起到一个积少成多的作用。

抓马扣叔是微博上的宝藏博主,内容免费的但是针对全国,所以考验着对于信息的一个筛选能力。

5. 关于心态调整

考研这条路说短不短,我的二战反而比一战要轻松很多。

归结原因,第一是掌握了专业课学习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学习,日复一日的背诵,用任务填充自己,所以心态并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第二是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时对于批判学派和现代性特别感兴趣,就买了《文化研究导论》、《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流动的现代性》这些书来读,所以感觉学习并不枯燥。

第三是因为每周休息的一天,可以尽情刷剧、追星、聚餐、逛街,松弛有度的复习让平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起伏。

6. 结语

人生每一处都充满各式各样的挑战,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形成对自己能力比较清醒的认知,如何选择自己想做的和适配的职业,如何接受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悦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不完美的自己,是比考研更重要的事情。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