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考研辅导班:一面苦于负担,一面已离不开……补习班最后存在的暑假:我们和初中生家庭聊了聊

gong2022 2022-06-08 14:00:11 0




摘要:  在最后一个有补习班存在的暑假,我们和几个初中生家庭聊了聊。一俊妈妈说,暑假前儿子主动要求去学而思,因为班上很多同学在这家机构补习。瑶瑶记得,三年级第一次走近补习班的数学课,是因为在学校“吃不饱”。在晓芸妈身边,有一些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跟不上,心态受影响甚至转学休学。这个暑假虽然最终没有上补习班,但晓芸父母轮番上阵拿出各自擅长的学科一对一为女儿补习,巩固上学期的知识,为初一做准备。...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政策已经出台近一周,针对校外学科类培训市场的“精准爆破”,引起教培行业震动和家长热烈讨论。

但这一切,似乎暂未影响到一方方课桌前听讲的学生,他们继续认真抄写着白板上的笔记,与门外风暴隔离,追逐关于中考的目标。

在最后一个有补习班存在的暑假,我们和几个初中生家庭聊了聊。他们中,有冲“四校”“八大”主动要求报学而思的瑶瑶,也有花了四五十万补习没见到水花的李筱萌,有全家省吃俭用报班冲市重保区重的朱一俊,也有焦虑不补习就掉队的钱笑笑妈,更有成绩垫底却只重兴趣从没补习的张晓芸一家……

家长们感慨:一面苦于补习带来的种种负担,一面在心理上已离不开补习。这些家庭并不特殊,孩子们的成绩涵盖了上中下游,每个家有初中生的家庭,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校外学科培训有多普遍?“全班只有一个人没上补习班,他妈妈是高中老师”

“身边已经几乎找不到没在培训班的孩子了。”在等待女儿下课期间,瑶瑶(化名)爸爸在交谈中提到。

穿过学而思某校区窄长的走廊,瑶瑶爸通过教室门上的小窗,一间间找寻女儿的身影,今天他负责接孩子回家。

讲台上是年轻的老师,讲台下是比他们小不了几岁的中学生。20来人的班级,零星有几个空位,偶有家长坐在教室后旁听。

“你看,那个笑得挺开心的女孩就是她。”

隔着小小的窗子,我们看到了正在听课的瑶瑶,她和班里的学生都在笑,也许是老师讲了什么有意思的“梗”。

这个升初二的暑假,她的日程几乎和上学没差,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五点半,需要完成全天的高密度学习,加上晚上做的作业,学习的时间还要更长些。

两年后的中考,现在就要开始冲刺了。

按照目前在年级排得进前10的成绩,“四校”“八大”是小姑娘的努力目标,爸爸表达得含蓄:“一般的(市重点中学)多少有些不甘心,能拼一拼当然更好。”

和瑶瑶爸一样,抱着对于未来的期待,在门口大厅等孩子放学的家长还有很多。机构专门辟出一块区域,装好类似影院的座椅,提供免费饮用水,播放电视节目,给家长们使用。

在一间标着“用餐区”门牌、办公室大小的房间内,也坐着几位家长。这里的硬板凳并不舒服,但是每个位置都可以给手机充电。一墙之隔,孩子们在教室内进行着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家长们则靠着一部手机,消遣漫长无聊的等待。

下午五点半,瑶瑶夹在鱼贯而出的学生中间,从培训班的大门走向已等待多时的家长。

“感觉怎么样?累不累?”爸爸关切。

“还好。”文静的瑶瑶小声答。

就读于一所知名民办初中,在她的班里,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参加课外补习班,但即便是关系不错的小伙伴,也很少讨论自己在哪报名、上了什么课,彼此间心照不宣:大家都在暗暗使劲儿。

瑶爸开玩笑说,补习也是有“圈层”的,他们家属于最大众化的一种——找一个大型教培机构,报想上的课程。而还有一些人,就像《小舍得》里的田雨岚,有着非熟人免进的“大神”渠道。

“那些‘顶尖学生’的家长,吃饭都聚在一个桌上,讨论的都是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资源。我偶尔路过会听来一些消息。”瑶爸颇具画面感地描述着公司里家长们组团“鸡娃”的“风景线”。

在班里,真的是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都在补习班吗?我问瑶瑶。

她思考片刻点点头说,只有一个人没有补课,不过,他妈妈是高中老师。

不久前的一次家长会,班主任提到过这位同学,没有在外补习但数学成绩不错。瑶爸也回忆起这个孩子:“也许是家长比较给力,能自己辅导孩子吧,总归都是要想办法多学一点的。”

瑶瑶的成绩很不错,但受教育经历算不上“鸡血”——小学三年级开始补习数学,兴趣班也只报了钢琴,小学毕业学到八级时,为了给学科让路,中断了钢琴课。

如果说瑶瑶在9岁前享受了没有补习的自由时光。同年级的李筱萌(化名)则早早就开始“上班”了。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筱萌就进入迪士尼英语学习,两年后又换到英孚英语学了三年。一年级起,筱萌的语文和数学补习也跟进,一边在至慧学堂学数学,一边在优毕慧学语文。

“但是三年级,上面这些都停掉了,上课的效果对孩子来说很一般。”筱萌妈妈回忆,可能也是从那以后,孩子几乎不再报名培训班,开始转投“私教”和“团课”。

像筱萌妈妈这样,早早开始启蒙孩子,在教育上花精力、花金钱的家庭,并不少见。

补习背后的家庭投入:从四五十万的开销到二十公里补课路

李筱萌的妈妈粗略算了一下,这些年来,花在孩子身上的补习费用,已经有四五十万了。

在民办初中读书,她们的物理课比公办初中提前了一年。为了把知识抓牢,筱萌妈妈参与了几位家长共同发起的“拼课”——有一位家长通过自己的渠道,联系到了资历好、有经验的老师,几个家长一商量,把孩子们一起送过来,凑成了10人小班。

此外,筱萌还有几门家教课,请来讲课的,有在读研究生,也有在职教师。

“研究生家教就是市场价,有经验的老师收费高些,一节课要1200左右块,一对二可以省一半的学费。拼班就更便宜,300一节。”

两小时一节的“私教”课,少则两三百元,多则六七百元,数年来林林总总的花费也能买下一辆中高档汽车。

同样是在读初中的朱一俊(化名),父母是极其普通的工薪阶层,平日生活十分节俭,儿子每年3万左右的补习费用,是靠着两口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以前价格便宜的‘团课’上得多,最早的时候是80-120一节课,后来涨到200,但相比外面知名的培训机构还算便宜。”

一俊妈妈说,暑假前儿子主动要求去学而思,因为班上很多同学在这家机构补习。

她给儿子报了数学和英语,分别是300和260一节课,这比以往她报过的补习班都贵,但是看着一上了初中大家都在拼命补、拼命学,她根本不敢掉以轻心:“只要有效果,父母省点给孩子还是值得的。”

对于中考目标,朱一俊妈妈早已为儿子规划好冲刺控江中学,如果到时成绩不够,考入本校高中也是不错的备选方案。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课外补习班投入的,远不止于金钱一项支出。

瑶瑶家住的地方离学而思有二十多公里,之所以选在这儿,是因为这是唯一一家能把英语、数学、物理三科放在一个培训点完成的、离家最近的机构。为此,妈妈还特意把她新东方的英语课,改了过来。

孩子的接送,瑶瑶爸妈接近五五开地承担下来。好在爸爸的上下班时间较有弹性,可以早上早下,今天,女儿还没下课他就已经到了。

“早晚高峰单程要一个小时,不堵车半个小时差不多。”瑶瑶爸说,暑假期间,每天的行程就是在公司、家和培训班三点之间奔波。

培训班附近没有什么吃饭的地方,瑶瑶的奶奶每天中午做好饭,倒一趟地铁,经过12站来到培训班给孙女送饭,吃好了,老人再带着饭盒自己回家。

“还好吧……”父女俩对于这样的投入,没有觉得非常难以接受,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为什么都在补课?有人怕“吃不饱”有人怕“跟不上”

瑶瑶记得,三年级第一次走近补习班的数学课,是因为在学校“吃不饱”。

“学校教的比较简单,那些习题我已经会了,想多学一点。到了补习班,老师讲的多而且有趣,引入知识点会讲些故事给我们听。”

五年过去,瑶瑶没有间断地从一个补习班过渡到另一个补习班,她的学习生涯仿佛有两所学校,一个是张弛有度的校园,一个是“干粮”不断的补习班。前者在主课间穿插着副课,对于她这样程度较好的孩子相较轻松,而后者把自己“喂饱”,甚至需要花时间好好“消化”。

对于“双减”,瑶瑶只有一点朦胧的了解,当得知今后不能在寒暑假和双休日上补习班,她陷入了沉默。

“不上补习班,也会想别的办法吧,毕竟我想冲重点中学,还是要多学。”在她心里,补习早已成了习惯,而重点中学的目标已经跟它紧紧拴在了一起。

某培训机构门口放学时

公办初中的钱笑笑(化名)补课,则是担心“跟不上”。

在年级一百八十人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初中,笑笑能排到七十名左右。保普高,冲区重点,是妈妈对他的希望。

“民办学校进度快、作业多,初二就教初三的课,初三就开始刷题。我们如果还不出来补,就真的跟不上了!”笑笑妈的眼里,对于公办学校的孩子,校外学科补习似乎成了他们唯一能不掉队的“救命稻草”。

她坦陈,课外补习也并非自己所愿,一个学科每年的费用至少一万元,她也希望能改变现状、减轻负担。

“如果学校增加教育资源寒假考研辅导班,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巩固好知识,公民办教学同步,也许会少一点焦虑。”笑笑妈说,刚刚过去的春季学期,作业量减少后,孩子的数学成绩下降,她只好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如果学校能把教学做到位,不是简单削减作业,才是给家长减负。”

有类似担忧的,还有朱一俊妈妈,这几日,培训机构老师已经催她缴付秋季班的学费,交与不交一时难以选择。

“中高考试卷全市统一,放学后如果不充电那他还赶得上吗?”在小朱家,高中文化的父母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只能尽力出钱让孩子跟着大部队走。

当然,也有一些“另类”的家庭。

面对“为什么要补课”的发问,从一开始就坚定“放羊”的张晓芸(化名)妈妈,从来没有被问倒过,如今,她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不给孩子报任何学科补习班。

晓云是民办超额摇号后第一批参加摇号的学生,今年又遇到“双减”落地。

“在摇号元年,有幸赶上国家政策,成为‘摇兰一代’,真是难得的幸运。” 张晓芸妈说,她们摇中的,是无数家长心驰神往的兰生复旦。

曾几何时,要想进入兰生的孩子,多数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家长送入奥数、逻辑思维、英语等各类培训机构,考过各种证,手上的奖状不计其数。

这对从未参加过学科类补习班的公办普娃张晓芸来说,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兰生一年的学习下来,如今即将初一的张晓芸在班级成绩一直稳在底部。今年暑假,她主动向父母提出想要参加课外补习班的请求,见此情形,家长也开始考虑加一两门课外培训,但紧接着,《意见》出台了。

晓芸妈妈直言:“万万没想到,好不容易调整心态,准备攻坚,就被叫停了,感谢国家政策,省下一大笔补习费。”

补习真的有效果吗?每个家庭都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与晓云一年之隔,作为摇号以前最后一批民办择校生,瑶瑶从公办小学进入初中后,明显感受到了节奏上的变化以及自己和民办小学来的同学存在差异。

“其实成绩倒还好,一两个学期下来,他们(民办小学)的优势也就不明显了,但是一些靠积累的东西,我感觉很难短时间追上。”

她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位同学从很小就开始学英语,口语流利、发音纯正;还有一位同学很早就能背出上千首古诗,佳句信手拈来。这些都让她感受到,成绩之外的世界。

像她这样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身具备较强内驱力的,即便家长不催,自己也渴望上进。

对于补习的效果,瑶瑶是肯定的,这里满足了她在学校之外进一步多学、快学的愿望。

相反,筱萌妈妈并没有看到“特别大的进步”,尽管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学科类的学习,但孩子成绩平平,没有多少水花。

她在心里做过“复盘”,从幼儿园的到现在,补课的内容基本上都超出学校范围,对于夯实校内基础作用不大,孩子的成绩一般,校外辅导作业没有时间做,导致了补习效果不佳。

“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用处吧,还是要看孩子的主动性,如果没有的话,效果甚微。”她说,孩子身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免不了会感受到压力,对于补习的态度仅仅停留在“不排斥”,从这么些年四五十万的投入来看,性价比并不算高。

在这个过程中,筱萌学过的轮滑、舞蹈、美术都逐渐放手,将有限的课外时间让位于学科补习,至今仅剩声乐一门兴趣类学习还在继续。

工薪家庭的朱一俊,今年新报的数学是自招班,进班前需要先通过测试——两张试卷,第一张试卷必须拿到满分,而第二张试卷的难度更高,通过考核再进行分班。

这种补习班共分为A、B、C三个等级,最优秀的进入A班。由于第二考卷做错了最后一题几何题,朱一俊被分到了B班。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还在也用心地学习,成绩也眼见的不断提高,让父母看到了钱花出去的效果,即便这对于自己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张晓芸虽然从未参加过任何学科类的补习,但她的兴趣爱好广泛,会主动要求父母支持自己参与兴趣培养,编程、拉丁、小记者课、主持人……

尽管初中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垫底,但开放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使孩子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

张晓芸目前最好的成绩是劳技,唯有这门课程可以拿满分,尽管只是一门副课,但晓云妈妈十分乐观:“说不定孩子长大后可以去做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做手工。”

这样的家庭,与其说他们“另类”,不如说是清醒。

在晓芸妈身边,有一些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跟不上,心态受影响甚至转学休学。这些真实的案例在她看来,与父母施加的压力不无关系:“学习这件事不能硬逼孩子寒假考研辅导班,还是得靠自觉。”

这个暑假虽然最终没有上补习班,但晓芸父母轮番上阵拿出各自擅长的学科一对一为女儿补习,巩固上学期的知识,为初一做准备。

“至于孩子学到啥程度寒假考研辅导班,只能随她了,毕竟考试都靠她,我们也帮不了,尽力就好。孩子身心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后记

平静的水面下,是涌动的暗流。

尽管孩子们的课还在正常进行,但“双减”政策的落地,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搅动校外补习市场,条条规定,堪称全方位精准打击。

与此相关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如果真的办不下去,我就转行去做中介,认识这么多老师,可以介绍家教。”在一间培训班的门口,前台和老师已经在商量接下来的“出路”。

这样的对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补课成风的惯性一时间难以刹车。它可能是瑶瑶渴望冲刺重点的进步需要,可能是一俊的工薪父母仅能想到供孩子提成绩的途径,也可能是笑笑妈眼里不落后于民办初中的唯一办法。

这是一批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为了升学、选拔游走于各种培训班的家长和孩子。一路走到今天,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将进退与培训机构紧紧绑定,机构受到整顿,便试图转投家教、“团课”、一对一的“游击战”。

然而就在前天(7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与此同时,安徽黄山查处了一起由群众举报的在职教师别墅补课的行为。

在中考、高考的赛道上,投入补习大潮的家庭,多数是无奈的,比如清醒知道“性价比不高”的筱萌妈妈,或许不想要这么多培训班,但又身不由己的被环境裹挟。

教育培训的资本化,把所有人吸纳进来,造成了一种畸形的需求,看似让每个人看到希望,实则对整体有害。

从公民同招到民办超额摇号,从中考改革到双减落地,正使得像晓云父母这样原本就很正常的家庭,显得不再“另类”。当群体蜂拥的左右伏击、围追堵截都宣告失效时,让孩子们坐下来,坦坦然然地学习知识、丰富生活,相信家长们更愿意看到。

不能忽视的是,在政策提出严厉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家长们的疑虑,其实在这次的《意见》中,已经有所解答——

整顿课外补习,回归学校教学主阵地,更同时对学校教育、教师责任提出要求。

如作业方面,“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等。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有提升的作业,让他们“吃得饱”,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布置巩固基础的作业,让他们“跟得上”。

这样的分层作业、分层教学,在上海的许多学校已经在探索、展开。曾采访过一位数学老师,会在课上准备“小纸条”,早早做完作业有能力进一步探索的学生,可以研究“小纸条”上的难题。

结合孩子们课外补习的原因,仅作业这一项,学校和老师如能做到位,就能解决大部分痛点。

《意见》还提出,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提供延时托管寒假考研辅导班,初中可开设晚自习,并提供辅导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展学习空间。花钱给课外培训班的时间,变成了在校自学、请老师答疑解惑。

不仅如此,文件还谈到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不可否认变革的阵痛,但这尚处于新的开端。接下来,配套措施还会逐步完善。随着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教学及作业分层的推广等,都将进一步扭转依赖课外补习的风气。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其中的决心,可见一斑。

一系列的措施过后,已经有学生家长明显感受到变化——奥数、英语竞赛热度下来了,不必再为幼升小、小升初的漂亮简历“鸡”破头皮,公民办的生源质量在趋于平衡。

超前选拔的紧张气氛正在逐渐远去,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低龄段的家长们开始有心情、有时间把精力放在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上,而不必将家庭一早置于学科军备竞赛的战场。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