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昂扬前行

gong2022 2022-08-01 11:16:34 0




摘要: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孜孜以求。以开放的姿态广聚英才,不断推进学院内涵提升——从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到实施“八大工程”,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全力前行。2014年4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

  与省外高校合作办学

与省外高校合作办学

  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绣山体育馆

绣山体育馆

  学生参加野外地貌勘测教学

学生参加野外地貌勘测教学

编者按

今年5月,教育部下文批复同意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名称变更体现出的,是学院办学思路的调整和升华,是学院致力于转型发展的努力和奋斗。

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孜孜以求。

向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进军——结合贵州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四化同步”主战略以及毕节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由单一的传统类师范院校向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向改革要动力——明确学院“三步走”转型发展战略,围绕培养服务生产一线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整体要求,对学院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和优化。

以开放的姿态广聚英才,不断推进学院内涵提升——从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到实施“八大工程”,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全力前行。

在探索实践中闯新路子,在创新创造中增新活力,在锐意改革中开辟新境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风景这边正好。

2014年4月,毕节学院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5月,教育部下文批复同意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2014年,作为我省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先行者,毕节学院在转型跨越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奋勇争先,以我省实施“两加一推”、“四化同步”战略和建设毕节试验区为契机,乘势而上、奋起赶超,“转型攻坚战”捷报频传,绘就了一幅幅如烟花般绚丽、灿烂的转型跨越画卷。

抢抓发展机遇推进转型发展

2005年,毕节学院正式成为全日制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8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3年,学院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合格评估。

“对于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倍加珍惜、倍加呵护。”院长陶文亮说,当前,学校正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如何发展,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在以传统师范类专业的基础上,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等问题,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

为此,学校在进行全面调研、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部即将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分类管理和构建高等教育职教体系的战略部署,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毕节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有关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针对贵州高等教育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结合贵州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四化同步”主战略以及毕节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经过反复研究、充分论证,抢抓机遇,作出了学校由单一的传统类师范院校向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和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战略决策。

这一决策不仅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毕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肯定,在资金投入、学科建设、师资引进、合作办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毕节学院更名工作被列入《贵州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并成立了由毕节市人民政府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领导、学校主要领导等担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毕节学院更名工作领导小组。

通过不懈的努力,今年5月23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为贵州地方本科高校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领头人”。

凝心聚力吹响改革集结号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明确提出:“根据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毕节市设置一所多科性大学和一所医学类高等院校”。

“我们要高举团结、奋斗、转型发展的旗帜,发扬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办学精神,为早日把毕节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2013年12月28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在学校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院长陶文亮发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向应用技术大学迈进的号令。

这个号令点燃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全体教职工提速赶超的豪情,振奋了他们奋勇争先、建设美丽毕节的信心。

如何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转型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上来,这是一个大课题。通过深入分析发展机遇与挑战,学院党委、行政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到2020年,实现贵州工程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2013年-2015年,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率先在地州市高校中实现转型和更名;

第二步:2016年-2017年,深化和提升内涵建设,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显现,力争实现硕士授权单位、硕士点的突破,跻身省属高校办学水平行列;

第三步:2018年-2020年,按照贵州工程大学的办学指标体系,进一步创造和完善条件,积极组织申报,实现贵州工程大学建设的目标。

思想的火花总是熠熠生辉,明确的方向就是指路明灯。

一时间,“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成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热词。无论机关、学院、教研室、实验室,无论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学生,都在表达一个共同的呼声和共同的愿景:加快转型升级时不我待,提升核心竞争力责无旁贷。

全力推进转型提升办学水平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体现在学校抓机遇、争项目,抓改革、调结构,抓建设、提质量,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按照学校转型发展战略部署和培养服务生产一线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服务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整体要求,2013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对学科专业结构和有关学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将原来的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合并组建了艺术学院;将原来的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调整更名为矿业工程学院;新组建了机械工程学院;将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将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名为化学工程学院;将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更名为体育学院;在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调整组建了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将教育科学学院更名为师范学院;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名为马列教学部;将地理与生命科学院更名为生态工程学院。

“我们通过对学科专业和学院的调整,完成了二级学院布局的顶层设计,各学院特色逐步彰显,同时也为下一步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空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院长陶文亮说。加强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2013年,学校本科专业增至35个、具有学士学位授予专业20个。根据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还启动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网络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绘画等5个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并获教育部批准;“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立项建设,“区域性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的建设模式与特色培养研究”获重点教改项目立项建设;“毕节学院-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为更好服务类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学校还根据贵州省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缺口大、专业教师紧缺的实际,结合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主动进行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规划和调整。强化科研观念,科研项目立项进一步增长。2013年,学校重点抓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省级各类项目立项的动员、组织和指导工作。通过强化科研观念,积极组织申报,2013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立项115项,合同总经费达642.7万元。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经费达60万元,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8项,农业攻关项目1项,社会发展攻关项目2项,总经费达98.5万,创历史之最。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13项。

采取有力措施,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毕节学院采取走出去、网上发布信息、提高人才引进待遇等措施,2013年共引进硕士研究生42人、博士研究生3人。获教授职称4人,副教授53人,讲师31人。对2012年已取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12名人员进行了聘任。并选派16名教师到西南大学进修,有35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实施“八大工程”应对转型挑战

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大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办学观念还不够开放,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明确提出,在2014年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内涵提升”为主题,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人事分配制度及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公共实验平台及实验室建设推进工程、科研平台搭建工程、后勤社会化改革工程、校园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民生改善工程等“八大工程”,快速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把学校建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文化传承基地、咨询服务基地,成为同类院校中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2014年4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并加强同联盟各成员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新的挑战,鞭策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焕发新的激情、新的风貌;新的机遇,助推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发展进入新的起点,在探索实践中闯新路子,在创新创造中增新活力,在锐意改革中开辟新境界!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

◎重点学科推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

本专业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师资力量最强的校级重点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掌握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化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转型发展中,本专业注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统一,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平台、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主体的实践训练平台、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自主提升平台的“三个平台”,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重点提高实践能力和岗位需求能力。本专业以彝学研究院、黔西北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所为平台,开展地方民族文化的系统研究,对文化传承与创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殊教育专业

——服务地方社会事业发展

特殊教育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有省级重点支持建设学科特殊教育学。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识与较强教学实践能力,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相关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和管理工作的“品德高、基础厚、能力强、身心健”的应用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本专业现有听觉言语实验室、感觉统合实验室、手语翻译实验室、蒙氏实验室、儿童认知实验室、音乐放松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康复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室,实习实训基地7个。构建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制上的“3+1”,课程上的“3+1”,途径上的“3+1”,素质上的“3+1”。同时还与西南大学进行1+2+1和2+1+1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构建了“实训+服务”的实践教学体系。

采矿工程专业

——服务地方煤矿行业发展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掌握固体矿床(煤、金属及非金属)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采矿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矿山安全监察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采矿工程成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

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3+0.5+0.5”组合式培养,强调实践应用能力。根据煤炭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实践能力要求,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特殊要求,与企业联合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有三年时间在校学习,实现专业基本能力训练(课程实验、创新小组、科研项目等);半年校外实习,进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半年到签订协议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设计和现场实践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G/4G方向)

——服务地方信息化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以程序设计能力为中心、以产品开发能力为中心、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办学思路,培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熟练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在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管理维护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突出程序设计,强调了产品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打造了二位一体的“IT创新实验工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等五个方面的素质,通过“师徒制”或“导师制”培养过硬的IT工程师。以“培养卓越工程师”或“应用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以CDIO培养模式为手段,融合“做中学”、“项目驱动”等方式打造人才团队和创新基地。

与大唐移动通信公司共建实验室,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移动通信3G/4G”方向本科生,引入大唐移动的课程体系,主要核心课程由大唐移动通信公司资深工程师授课,学生实训在共建实验室内完成,并通过大唐移动公司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

本专业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汽车、矿山、煤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以机械设计为主线、以机械制造为基础、以专业方向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根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勤奋进取、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工具熟练、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双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设有三个教研室(机制教研室、机电教研室、机械基础教研室)、一个工程训练中心、一个实验中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共计1500余万元。与贵州兴国新动力科技公司、贵州坤腾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君安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贵州嘉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合作教育与实践基地。

本专业围绕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综合基础+专业基础+职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三个培养阶段:基础培养阶段,深入强化扩展阶段、职业技能实践阶段,培养学生三种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形成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科研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办学特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研方向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