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考博推荐参考书、招生信息、导师介绍...(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gong2022 2024-04-16 03:47:55 0




摘要:  

原标题: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考博推荐参考书、招生信息、导师介绍、真题回忆



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考博参考书



更多考博信息资...


原标题: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考博推荐参考书、招生信息、导师介绍、真题回忆

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考博参考书

更多考博信息资料及一对一辅导请关注公众号:考研考博摆渡人

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考博招生简章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和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各类国家级人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杰出人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是首批入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试点院校。现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北京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和学校研究生国外访学研究资助计划等公派留学项目。

学校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将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详细学校介绍参见学校官网,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中央财经大学!

一、招生类别和规模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类别按计划类型分为普通计划和专项计划,其中专项计划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以下简称思政骨干计划)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计划)。所有计划类型的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

按考试方式分为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普通计划可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方式招生,专项计划仅以申请考核方式招生。直接攻博招生相关事宜按《关于印发<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直博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发〔2020〕110号)执行,硕博连读招生相关事宜按《关于印发<中央财经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校发〔2019〕92号)执行,申请考核招生按照学校《关于印发中央财经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校发〔2020〕216号)执行。

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按照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按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普通计划可选择非定向就业或定向就业,思政课教师计划仅可选择非定向就业,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和思政骨干计划仅能定向就业。

2021年拟招收普通计划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155名,具体详见专业目录。直接攻博和硕博连读录取结束后剩余名额全部用于申请考核。普通计划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仅通过申请考核招生,招生名额为11名,其中经济类6名,管理类2名,法学类2名,理学1名。2021年招收各类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需待教育部下达。思政骨干计划和思政课教师计划招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不招收普通计划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和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不招收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

所有专业的招生规模仅供报名时参考,录取时根据教育部最终下达的招生规模,综合考虑生源状况和学科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二、报考条件与要求

考生须仔细阅读中央财经大学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凡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导致不能考试或录取的,责任自负。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考生必须具备下列学位条件之一:

(1)国内国民教育系列硕士推免生。

(2)国内国民教育系列应届硕士生。

(3)已获得硕士学位;

(二)特别要求

1、直接攻博生须符合基本条件第1条和第2条的第(1)项。

2、硕博连读生须符合基本条件第1条和第2条的第(2)项,且已被中央财经大学录取为硕博连读生。

3、申请考核考生除须符合基本条件第1条和第2条的第(2)项或第(3)项外,还须符合报考学院依据中央财经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的具体要求,详见后期学院后期公布的申请办法。

(三)其他要求

1、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须在报名时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2、在港澳台地区或境外攻读硕士学位人员须在申请考核报名结束前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个人硕士学位认证书。

3、骨干计划考生须在报名时须获得考生所属省份教育厅(局、委)审批通过的“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4、对口支援计划考生仅能报考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对口支援计划招生计划申请表”上列示的专业。

5、思政骨干计划考生须在报名时获得考生所属省份教育厅(局、委)审批通过的“思政骨干计划报考资格审批表”。

三、报名

博士研究生招生一律实行网上报名,学校对报考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考生须确保自己的报名信息真实有效,如因报考时弄虚作假,导致报考资格审查不合格而被取消考试资格以及取消录取资格等一切后果,责任自负。

(一)报名

直接攻博网上报名时间约为2020年9月,申请考核网上报名时间约为2021年1月10日至2021年2月10日,硕博连读网上报名时间约为2021年4月。各项报名具体事宜将在研究生院网站上另行通知。

(二)报名资格审查

学校在报名结束后对所有考生进行资格审查。



四、考核

直接攻博考核于推免生夏令营考核和常规考核中进行,一般在2020年9月至10月间。

硕博连读考核是对已录取的硕博连读生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在2021年4月至5月间开展。硕博连读生经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转段为博士研究生。

申请考核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评定,由学院根据招生名额遴选出一定比例的考生进入下一个考核阶段,拟定于2021年2月28日前完成。如申请考生外国语水平未达相关标准,我校将组织外国语笔试。外国语笔试拟定于2月27日在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举行。第二阶段为专业考核,分为专业基础课考核和专业课考核,其中专业基础课考核原则上学校统一组织,仅为笔试,专业课考核由学院组织,可分别或组合选用笔试、面试和博士生导师综合评价等考核方式。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可使用的考试科目详见专业目录。其他考核方式的时间、分值由学院按学校要求执行,于学院的考核方案上公布。定向就业考生的专业基础课笔试考核安排在资格评定前,与外国语笔试同一日举行(拟定于2月27日),通过考核后进入下一轮专业课考核;非定向就业考生的专业基础课笔试考核则安排到下一个考核阶段,与其他考核一同开展。如受疫情影响,我校将综合研判,自主确定是否取消笔试,调整为其他考核方式。

考核前学校将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考生须提交学校和学院要求的材料。资格审查材料不符合要求或弄虚作假者,取消考核资格。不论录取与否,考生提交资格审查材料一律由学校存档备查,不予退还。

五、体检

考生须按要求参加学校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中央财经大学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六、录取

学校依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按照“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进行录取。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思政骨干计划和思政课教师计划录取按照当年国家招生政策执行。

七、人事档案调转与协议签订

选择非定向就业的拟录取考生至迟于入学报到时将人事档案调入中央财经大学,未按要求办理者,取消入学资格。报考普通计划定向就业的拟录取考生不得调入人事档案。报考专项计划定向就业拟录取考生(含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和思政骨干计划)的人事档案按照当年国家招生政策执行。博士生所有档案在学期间不得调出。

选择定向就业的拟录取考生须于正式录取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未按要求签署者,取消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

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考博信息

招生目录:



导师介绍:

安秀梅 博导

最高学历:经济学博士

安秀梅,女,1962年生,山东青州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围者,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财税理论与政策、政府预算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共主持、参与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世界银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财政部等各类科研课题40多项,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讲课程有:财政学、政府预算管理、政府支出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行政学会理事,全国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政府绩效评估学会常务理事,海淀区人大财经委委员,海淀区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北京市审计学会海淀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